2020事业单位考试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日常练习 [1115]
2020事业单位考试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日常练习 [1115]
1. 单选
1. 下列哪一句不是李白的诗?( )
A.拔剑斩水,水流更远;饮杯解愁,愁更愁
B. 月亮从海上升起,全世界共享这一刻
C、云朵像衣服,花儿像脸;春风吹过门槛,花儿绚烂。
D.对着月亮举杯,月亮和影子变成了三个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知识,选错答案。“明月出海头,天下同心。”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思远》。张九龄,字子寿,西汉刘侯张良后裔,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著有《感余诗》十二首。
因此选择选项B。
2.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 )
一、阿罗事件
B. 马神父
(三)洋务运动
(四)虎门销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中英鸦片战争,又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是英国从1840年到1842年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派出远征军入侵中国。因此,选D选项。
3.()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作品。
A.颜真卿《悼侄》
B.赵孟頫的《千字文》
C.米芾《述素帖》
D.王羲之《兰亭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文化知识,世界上第二好的行书,公认是颜真卿的《祭侄吉明文》。《祭侄吉明文》全名是《祭侄吉明文》,是中国传世十大书法名作之一,作于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因此选择选项A。
4. 下列成语与绘画无缘:( )
A.五代当风
B. 心中有计划
C.铁画银钩
D.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知识。铁画银钩:画,笔法;钩,勾。形容书法家用笔,笔法刚劲,柔和。所以铁画银钩是指书法家,与绘画无关。
因此选择选项C。
5、张骞出使西域,把东方绚丽的丝绸带到了西方。丝绸的原料是:( )
A.丝绸
B. 棉花
C. 大麻
D、竹纤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古代丝绸是用蚕丝(主要是桑蚕丝,也有少量的柞蚕丝、木薯丝)制成的纺织品。丝绸是中国的特产。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并大量生产丝绸制品,也开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贸易交流,被称为“丝绸之路”。
因此选择选项A。
2. 多项选择题
6.下列书法家中,唐代书法家有:( )
A.欧阳询
B.颜真卿
C.刘公权
D.王羲之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你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步骤2,选项A: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官员(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欧阳询与同时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与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合称为“欧虞”。后人称其书法为“欧体”,因其平整规整,通俗易懂,独具特色,最适合初学者。其楷书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碑》、《皇甫旦碑》、《花都寺碑》,行书有《仲尼孟殿帖》、《行书千字文》。 其作品《华都寺义禅师舍利塔碑》、《禹贡公文彦博碑》、《皇甫旦碑》被誉为“唐代楷书之最”。
B:颜真卿是唐代名臣、书法家(B符合题目要求,故为正确答案)。颜真卿书法精湛,善楷书、楷书。他先师褚遂良,后师从张旭,习其笔法。其楷书端庄雄浑,行书苍劲有力,独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金柳古”之称。
C:柳公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C符合题目要求,所以是正确答案)。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他先师从王羲之,后又观摩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吸收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入新意,自创了自己独特的“柳体”,以劲骨遒劲而著称。后世有“颜金柳”之誉。他与颜真卿齐名,被誉为“颜柳”,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石刻》、《玄密塔碑》、《奉肃碑》等,行草有《浮神帖》、《十六日帖》、《如香帖》等,另有水墨作品《孟昭帖》、《王献之宋隶帖八》传世。
因此,选择选项 ABC。
7、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寿阳。以下典故均出自淝水之战:( )
A. 处处可见敌人
B. 挥鞭止血
C. 破釜沉舟
D. 恐慌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知识。选项A:“一草一木皆敌”出自《晋书·苻坚传》中的淝水之战。秦军与晋军在淝水决战,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秦王苻坚受伤,仓皇逃窜,听到风吹林间有声响,以为是敌人追击。所以,“一草一木皆敌”的意思是把山上所有的树木和草都当成敌兵,形容人慌乱时疑神疑鬼。选项A正确。
选项B:投鞭止水出自淝水之战,出自《晋书·苻坚传》。意思是把马鞭全部扔进河里,水就止住了,形容兵力众多,军事力量强大。秦王苻坚南征东晋,苻坚狂妄地想:“我兵多,扔鞭子进河里,水就止住了!”于是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击溃。选项B正确。
D:风声呼啸,出自《晋书·谢玄传》淝水之战,形容惊慌失措或自忧。秦军与晋军在淝水大战,秦军被晋军击败。那些逃脱晋军追击的将士,一路上听到风声呼啸、鹤鸣声,以为晋军又来追击,便不分昼夜拼命奔逃。就这样,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D正确。因此选ABD选项。
8.下列()首诗描写了江苏的城市。
A.朱雀桥边的野草花,乌衣巷口的夕阳
B. 我的老朋友三月离开黄鹤楼去扬州
C.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半夜到达客轮
d. 阊门外秋风吹杨柳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题A: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意思是朱雀桥边野草盛开,乌衣巷口只挂一缕落日,描写的是南京的乌衣巷,位于南京秦淮河南岸,与题意相符。
B: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别孟浩然》,意思是故人向我挥手告别黄鹤楼,在柳絮如烟、百花齐放的三月,远赴扬州。描写了扬州、江苏、武汉的情景。与题目的意思相吻合。
C:出自唐代张籍《枫桥夜泊》,意思是半夜时分,客船听到姑苏城外寂寥寂静的寒山寺钟声。姑苏是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苏州属于江苏,与题意相符。
D: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两别苏州诗》,意思是苏州古城西门流水,秋风吹柳枝上。阊门是苏州古城的西门,通向虎丘方向。与题意相符。
因此,选择选项ABCD。
9、下列历史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持荆棘杖求饶——廉颇
B. 匕首露出——荆轲
C.欢喜不思蜀——刘禅
D.闻鸡起舞——祖逖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知识。选项A:带刺棍求饶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与廉颇相争的故事。人物形象正确。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司马迁评价廉颇:“廉颇是赵国的良将,有勇有谋,名扬诸侯。”选项A正确。
B:“图毕,匕首现出”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战国时期,荆轲带着燕都康图和樊于期的人头去秦国刺杀秦王。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荆轲,当他交出樊于期的人头,呈上杜康图(今河北省固安县涿县)时,打开图,匕首现出。荆轲用匕首刺向秦王,未刺中,秦王拔剑重重一击,荆轲被秦军卫兵杀死。B正确。
选项C:“欢喜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讲述的是蜀国末代皇帝刘禅甘于被俘,不思复国的故事。刘禅,字阿斗,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为昭烈皇后甘皇后,是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选项C正确。
D:“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相传东晋将领祖逖年轻时志向远大,与友人谈及时局,总是激情澎湃,愤慨不已。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半夜一听到鸡叫就起床,拔刀练武,刻苦训练。D正确。
因此,选择选项ABCD。
10、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下列关于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西汉文帝时期,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B.科举制始于唐代,标志着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开始。
C.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代,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D.戊戌变法是清末资产阶级推行的一次政治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选项A:“废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推行的政策,不是汉文帝。选项A错误。选项B:中国古代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开端是隋朝,不是唐朝。选项B错误。
选项C: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次海上远征,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及红海。选项C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选。选项D:戊戌维新运动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主张学习西方,推行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通过光绪皇帝的推行,发展农业、工业、商业。但最终失败了。选项D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选。
因此,选择选项AB。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