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2024-05-21 -

明楼明孝陵_明孝陵明楼_明孝陵楼梯

郭华玉(1970-),女,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同时: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委员会委员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史工作委员会委员、轮值主任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常务理事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

南京城墙研究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圆明园学会古园林建筑分会副会长

《古建筑与园林技术》杂志编委

《建筑史学报》编委等

院长,,

电子邮件:

主要经历:

1995年至今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教师

1997-2001 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博士

1992-1995 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硕士

1988-1992 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学学士

培训班:

研究生课程:

中国古典建筑法式体系

古建筑鉴定与考察

建筑设计1

建筑设计与实践

本科课程:

建筑教程

古建筑测量与实习

毕业设计等

研究方向:

建筑历史与理论

传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设计研究

学术著作:

1. 明代官方建筑木构大作,东南大学出版社,单作者;

2.《中国古典建筑形式的起源》,湖北教育出版社,单作者。

研究课题:

一些纵向研究课题:

1、中国现代建筑绘画特征及其保护技术研究——以1920年代至1940年代南京、北京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2.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持;

3. 全国传统建筑工匠技艺调查与分类研究,(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

4、中国“传统建筑”学术定义定制,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主持;

6. BIM技术在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主持;

7.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主办的《“十四五”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8、传统建筑工程(非文物)验收标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 主持;

部分教育改革议题:

1、《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获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十四五”教材出版项目;

2、教育部主持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厅堂音质混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3、建筑设计1-建筑遗产保护设计,江苏省教育厅,2021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示范研究生班,主持;

4、融合中国优秀建筑传统,重塑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深入实践研究,江苏省教育厅,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主持;

5. 建筑遗产保护设计实践教学案例,南京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点案例建设项目,2021年,主持;

部分横向科研课题:

1.南京明孝陵防城明塔屋面防护设计,中山陵园管理局负责;

2. 南京鼓楼建筑改造与环境改善设计,南京鼓楼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鼓楼公园管理处主办;

3、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及雍母楼修缮规划,中山陵园管理局负责,

4、凤阳县名中渡文化旅游中心、云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设工程设计,凤阳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主持;

明孝陵楼梯_明楼明孝陵_明孝陵明楼

5、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建筑改造设计项目,中山市陵园管理局主持;

6. 瞻园预防性保护与修复设计,南京市博物馆,主办;

7. 南京明孝陵“四方城-大金门”建筑研究与保护,中山陵园管理局负责;

8、水阳河水箱迁建工程设计,南京高淳区水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

9、南京高淳老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持的南京高淳区春熙老街建筑改造设计;

10.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郑和墓保护计划,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广电局主持;

11. 连云港市灌南县旅游局灌南二郎神遗址文化园规划建筑设计;

12、南京市规划局主持的2015-2017年南京市重要现代建筑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

13.南京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栖霞区、六合区、浦口区),南京市规划局负责;

14.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及千佛岩周边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南京市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

15.中山陵园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修缮设计,中山陵园管理局主持; 50多个项目等

部分学术论文:

1、明代官式建筑中斗拱的特点研究,《中国故宫学会论文集(第一辑)》,故宫出版社,1997;

2. 浅论明代鎏金斗拱,《中原建筑》,1997;

3. 明代官式建筑的演变,《中原建筑》,1999;

4. 论明代建筑的材料体系,建筑师,2000;

5、故宫与凡尔赛宫——东西方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宫殿建筑比较,《中原建筑》,2001年;

6、北京太庙大雄宝殿修建年代研究,《故宫博物院学报》,2002年;

7. 明 14 日至 17 日,亚洲,2002 年(韩国首尔 2002 年东亚建筑史国际会议论文集);

8. 14至17世纪中韩官方建筑大木结构若干问题研究,《故宫博物院学报》,2005年;

9. 论硬山墙屋顶的起源,华中建筑,2006年;

10. 北京南京明孝陵明楼建筑形式研究:建筑史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九龙珠集》与江西移民的发展。 农业考古学,2008;

12、南京明孝陵防城明楼保护设计——兼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建筑与文化》,2008年;

13、建筑五年级“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教学方案研究——以南京门西豫园地块城市设计为例,华中建筑2008;

14. 淮安衙门建筑形态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

15、南京明孝陵明楼建筑形式研究,《建筑史》,2009年第25期;

16、南京孝陵方城明楼彩画设计与施工,古建筑与园林技术,2010年;

17. 南京明晓岭防城明塔屋面防护结构技术,施工技术,2008;

18. 论南京龙潭战役纪念建筑群的保护,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

19. 黎里古镇传统建设的生态与历史经验,2011;

20、明清鼓楼——南京鼓楼的前世今生(上、下),故宫(市),2012年;

21。 从“方城”到神功圣碑亭——南京孝陵神功圣碑亭屋顶防护设计的思考,建筑史,2016;

22。 南京聚宝门城楼形制修复研究,《古城印记——南京城墙研究论文集》,2016;

23。 聚形、求精、回归本真——苏州同里太湖水利同治署修缮保护真实性的思考,《新建筑》,2017;

24。 为什么要“教导渔民”? ——“实践实践”示范教学法探讨,建筑学报,2017年;

25、沉箱与穹顶——东西方古典建筑室内空间的形式与意义比较,2017;

26、徐忠先生与南京龙潭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群设计,2017年;

27、西维有光——从浦镇火车站的保护看现代建筑遗产的困境与出路,《新建筑》,2019;

28、南京中山陵桂林石屋遗址保护思考——兼论抗战时期战损建筑的价值评估与保护策略,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

29. 中国古城鼓楼起源研究,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

30、南京天山会旧址庑殿形式特征研究——兼论近代南京庑殿式建筑类型的演变,2019;

31、补山之形,塑造腾云之意——历史文脉传承下的南京栖霞山虎山碧云楼建筑设计研究,古建筑与园林技术,2021年;

32. 关于中国传统建筑工匠制度建立的思考,《中国名城》,2022年。

个人奖项:

1.第二届、第九届南京工业大学“十佳师德师风”;

2、南京工业大学首批“名师名师”;

3、2020年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突出贡献奖。

获奖项目主持:

1、南京明孝陵明塔屋面防护工程,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等奖,2015年;

2、江苏灌南二郎神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建筑设计,第八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二等奖。 2014年;

3、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四方城”屋面保护工程,2017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华住奖”二等奖;

4、苏州同里太湖水利同治局建筑修缮工程,第九届江苏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二等奖,2015年;

5、南京鼓楼建筑遗产保护设计,第十二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一等奖,2018年;

6、《南京天山会旧址改造工程》,第十三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一等奖,2019年;

7. 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建筑设计,2020年第十四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一等奖;

8、农耕文化和读书文化背景下井冈山茅坪镇茶园村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更新,第十五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一等奖,2021年;

9、南京工业遗产保护规划,2019年国家城市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2019年度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10、鼓楼建筑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2021年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荣获2021年首届南京市优秀历史遗址保护项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