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隋炀帝萧皇后墓出土的两件“国宝”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2024-04-18 -

鎏金铜店头

豫章

核心技巧

哪条古代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和最大的? 答案是:中国的大运河。 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千里之舟——大运河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 记者了解到,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两件隋炀帝和隋孝后墓出土文物作为重要展品在国博会“一江通”版块展出。南北数千年”。

《魂图》不可或缺展览联系扬州负责人

春秋时期,邗沟修建了大运河。 它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 自修建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古代先贤的伟大创造力和无限智慧。 ,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进程,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此次“千里之舟——大运河文化展”是国家博物馆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示大运河及由此衍生的深厚文化遗产。 这也是继甲骨文文化展、《红楼梦》文化展、孔子文化展之后的最新提炼和展示。 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又一重要尝试。 记者从国家博物馆官方发布的展览信息了解到,本届大运河文化展的展品非常丰富。 不仅有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系列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文物,还有许多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的重量级展品。 。

“在大运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隋炀帝无疑是一个关键人物。” 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刚表示,国家博物馆策划大运河文化展时,展览相关人员曾联系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希望展出文物展览中与隋炀帝有关。 “无论大家个人如何评价隋炀帝,隋炀帝在修建大运河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员数百万人疏浚历代留下的河道,修建了隋唐大运河。 建成的大运河连通南北,成为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之一。 它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加强了政府的集权统治。 2013年,扬州发现隋炀帝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被评选为“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展览负责人当时告诉我,如果这次展览没有隋炀帝,就会缺少一个非常关键的‘灵魂人物’。” 刘刚介绍。

隋炀帝之墓_隋炀帝墓_隋炀帝墓发现始末

鎏金铜店头及玉项链

两人都堪称“网红”

经过精心挑选,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将隋炀帝墓出土的鎏金铜铺头和萧皇后墓出土的玉器张送至北京展出。

大运河的开凿和改造源于人类对水资源认识和利用的不断深入。 古代传说中有祖先治水开渠的故事。 它始于春秋末期邗沟短途航道的修筑,而后逐渐繁荣。 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形成了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连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元朝定都北京后,曲线被削平,形成了以大运河为中心的南北贯通的水运网络。 运河的兴衰与封建王朝的命运密切相关,成为维持统治、安定国家的大动脉。 新中国成立后,大运河一直在进行修复和整修工作,大运河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览第一部分“一河通南北千年”,全景展示了大运河的发展历程。 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借出的两件文物也在本展区展出。

本次展览展出的鎏金铜店头、玉石首饰均为扬州“网红”文物,曾参加过多次大型展览。

都是一级品,非常珍贵。

象征着墓主的高级地位

“一开始,我其实是想送一条十三环金玉带去展会的。 不过考虑到金玉带零件多且复杂,出于安全考虑不适合频繁展出,所以后来改成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鎏金铜店。 “头颅和玉章。” 刘刚表示,此次出借的两件文物都是一流的,非常珍贵,也是墓主身份的象征。

“扑手”俗称门环。 一般用铜或铁制成,有圆形底座,顶部有门环,用于开关门或敲门。 底座多为兽面图案,多为辣椒、饕餮、狮子等图案,老虎、蚩龙等猛兽嘴上有环。 由于它们威严的外表,它们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据了解,隋炀帝墓共出土鎏金铜店首4件。 许多学者认为它们属于江都宫。 后来它们被暂时从江都宫门上拆除,用于墓室装饰。 耳室的木门。

萧皇后墓出土的玉器,形状为扁长方体,一端有斜边。 它是用产自新疆的和田玉制成的。 整个器身打磨光滑平整,做工比较精细。 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大丈,中丈九寸,侧丈七寸,射四寸。天子巡视守卫。” 说明玉章是皇帝巡游时祭祀山川的器物,代表着墓主的高层身份被揭露。 记者 林倩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