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证实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属真迹(图)
发现两颗男性牙齿和女性人骨,经鉴定与萧皇后合葬于同一墓室。 对于“岁”字的问题,暂无回应
昨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研究所所长王伟在国家文化局组织的“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上宣布遗产和中国考古学会今年3月在这里发现了两座砖室。 该墓是隋炀帝杨光和萧皇后的最后安葬地,墓志铭上已辨认的文字全部被宣读。 据悉,该墓所在区域尚未发现墓地遗迹,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此前,有专家指出墓志铭中的“岁”字显得有些可疑,但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回应。 图为该墓出土的陶俑。新华社摄
从3月份墓地发现到现在,曹庄考古遗址已经规划得井井有条。新华社摄
二号墓出土铜编钟
“追随炀帝墓志铭,却追随太岁十四年大业……一日帝卒于扬州江都县……当年八月……西陵布满荆棘。 ..永义苍梧……贞观元年……说……葬阳……礼仪也方便……”——昨天上午,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所所长王伟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会议召开了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会议。 ”宣布今年3月在此发现的两座砖墓是隋炀帝杨光和萧皇后的最终埋葬地,并宣读了墓志铭上已识别的全部文字。据悉,目前尚无墓地遗存。墓葬所在地已发现,目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11位国内权威专家
确认发掘结果
位于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中兴海曹庄子君地产建设工程工地上,有两座并列的砖室墓。 其中一座古墓的顶部已经打扫得很干净,地砖整齐明亮; 另一座墓葬中保存有骸骨、泥裹凤冠、陶俑、漆器等。 昨天上午,黄景略、徐光义、王伟、赵辉、刘庆柱、辛立祥、焦南风、傅清源、王学荣等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等10余人来到扬州进行座谈。考察现场,观看出土文物。 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是隋炀帝陵墓,是隋炀帝杨光和萧皇后的最后埋葬地。
今年3月,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中星海曹庄子君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 随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 4月中旬,一号墓出土。 与墓志铭一起,墓志铭中还有“隋古杨帝墓志铭”等字样。 随后,南京博物院、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继续考古发掘。
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舒家平在当天的论证会上汇报了古墓葬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情况。 据他介绍,截至目前,联合考古队已完成勘查面积100余平方米,发现墓葬痕迹136座。 、夯土场2处、沟渠2条、砖基1处、水井5口、坑(池)29个。 一号墓为方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 墓长24.48米,东西宽8.22米,高2.76米。 墓室所用砖与隋代江都宫城所用砖一致。
“多是通过文字,墓中出土的隋炀帝墓志铭是证明墓主人最确凿的证据,但这样确凿的证据在很多考古发掘中都缺乏。其次,人骨的性别是男性,年龄五十岁左右,也与文献记载的隋炀帝年龄相符。”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研究所所长王伟介绍,墓中的两颗牙齿经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 以出土的《隋古阳帝墓志铭》为蓝本,十三环金玉带、鎏金铜店头以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马术俑等高规格随葬品,结合文献记载,确认一号墓的主人是隋朝。 杨广皇帝。
另外,王维表示,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铁证就是隋炀帝陵墓中的墓志铭。 墓志铭应该是隋炀帝本人的,不能是别人的。 尽管墓志铭被严重腐蚀,但许多文字仍然可以通过3D扫描技术破译。 王伟宣读了专家组的意见,并公布了已知的墓志铭文字。
大量出土文物也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 隋炀帝墓出土玉器、青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 其中一套金玉腰带不仅是国内出土的唯一、最完整的一套十三环腰带。 ,也是远古腰带系统中的最高等级之物。 四个铜店头均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唐代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店头尺寸相似。 此外,还出土了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马术俑等高规格随葬品。
此前,有专家指出,墓志铭中的“岁”字似乎有些可疑。 杨忠被封为“隋国公”时,所用的词确实是“隋”字。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坚觉得“岁”字含有“辶”字部首不吉利,于是将国号改为“岁”字。 到隋炀帝被杀的时候,“隋”字已经使用了四十多年。 假设这座坟墓是按照唐高祖的命令重新安葬的,那么负责重新安葬的人就不应该使用早已废弃的“隋”字。 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回应。
昨天,王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人质疑隋炀帝陵墓为何规模不大。 他说隋炀帝是亡国之王。 隋朝灭亡后,葬于唐太宗李世民年间。 ,这是后朝对前朝的一种政治态度,肯定不太可能按照隋朝的帝葬制度来实行。
二号墓为萧皇后墓
据舒家平介绍,二号墓为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 墓长12.64米,宽5.9米,高1.6米。 墓室东、西、北壁各有小龛三间; 走廊两侧各有一个小耳室。 出土玉器、青铜器、铁器、陶瓷器、木器、漆器200余件(套)。 其中,玉器包括质地莹润的白玉; 青铜器有编磬、磬、铜灯、铜豆等,有16磬、20磬一套。 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唯一一件隋唐编钟、编钟。 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陶器,有壶、炉、碗、灯、桌、磨等; 陶俑有牛、马、猪、羊、骆驼、双头蛇身俑、文官俑、持盾武士俑等,有的陶器上有彩绘; 瓷器中有青釉披雍砚,造型精美。 一套工艺精湛、国内罕见的女冠饰。 墓内保存有一些人体骨骼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一具年龄56岁以上、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 虽然没有关于二号墓的文字资料,但根据墓葬的形制、墓中出土的高级随葬品、人骨遗骸的鉴定以及文献记载,可以确定二号墓的主人是二号墓。墓葬为隋炀帝萧皇后。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在扬州江都宫被宇文化及所杀。 最初萧皇后葬于六柱殿,后来陈棱葬于武公台(两地对应的地理位置尚未确定)。 唐朝平定江南后,武德五年(622年),唐太宗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至雷塘。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皇后病逝,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她的尸骨送往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墓志铭中出现“贞观元年”四个字。 主持新闻发布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维认为,这是李世民下令修建隋炀帝陵的时间,并推断隋炀帝隋杨死后合葬。 5次。
从《隋书》、《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可知,萧皇后出身名门望族,为萧夔,南朝梁明帝。 他性情温和,文化修养很高。 历史学家对隋炀帝的批评颇多,但对萧皇后的评价却相对较高。
此外,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怀泗镇怀尔村的隋炀帝陵,已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清嘉庆年间学者阮元景验证并资助。 20世纪80年代后,这里经历了多次整修,成为旅游胜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