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识| 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游览你了解了吗?

2024-04-18 -

2月3日,隋炀帝陵遗址公园试营业。 一个月来,杨光和萧皇后的最终安葬地引起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极大兴趣,成为今年春天扬州文化旅游的新“网红”。

在抖音、小红书、视频账号等网络传播平台上,“落冠”这个名字早已被口口相传。 博物馆的“千古伟业——隋代历史陈列”和“探寻皇陵——隋炀帝陵”“考古成果展”是镜头的焦点。

“落地皇冠”指的是哪栋建筑? 这个设计体现了什么样的古墓形制? 整体建筑中隐藏着设计师和建造者的哪些聪明才智和技巧? 博物馆有哪些重要展品? 网友心目中的“打卡地”在哪里? 我们的记者将为您一一揭晓。

皇陵遗址有何巧思?

外观: 落地皇冠

“落冠”是指位于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核心位置的帝王陵墓遗址。 该建筑占地面积5765平方米,长宽近80米,高15.95米。 整体外观呈上小下大的“倒斗”形——此形是隋唐大型陵墓中常见的围土形制。 从四个立面看去,还呈现出古建筑最高级别的屋顶——庑殿顶的造型,因而得名。

覆盖整个皇陵遗址的特殊铝瓦屋顶是皇陵遗址最重要、最具创意、最具辨识度的造型元素。 与传统的沿坡排列瓦片不同,皇陵遗址上的瓦片全部垂直站立,这样从空中看去,会出现“水波纹”和“鱼鳞”的图像,就像水一样荡漾,鳞次栉比。

值得一提的是,构成建筑表皮的定制铝瓦,每块瓦后面的小角上都用简化的正楷刻着“隋师祖”三个大字。 “师祖”是一个相对中性的寺庙名称,表现出对历史祖先的尊重。

内饰:圆顶星座图

皇陵遗址的设计理念是“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圆,是古老的天体观。 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古人认为天如华盖,形圆; 地球就像一个棋盘,形状是正方形的; 两者的结合是阴阳平衡,动静相辅。

进入皇陵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穹顶上的星图。 由于中国位于北半球,古人在天文学上对北斗七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北斗七星绕北极星旋转。 在古代,通过指向北斗七星的柄即可辨别四个季节,因此北极星的地位非常高。 中间的紫色星辰,便是帝星。 吊顶设计将紫微星置于中央,面向下方的隋炀帝陵墓。

屋顶周围还有13个大小不等的方窗。 这些小窗户的位置和角度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确定的,以确保在特定日期的特定时间——每年冬至、夏至、隋炀帝忌日等,阳光都能透过窗户,照得恰到好处。隋炀帝和萧安墓在后面。

神圣星空下的大地上,一块50米见方的夯土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隋炀帝墓位于土丘中央,萧皇后墓位于土丘东南侧。 站在栈道上,可以近距离观察两座墓葬的结构。

有哪些重要展品?

隋炀帝墓志铭

出土于一号墓主墓南侧与甬道交汇处,由墓志盖、墓志铭两部分组成。 墓志铭的内容大部分不清楚,但关键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清晰可见。

墓志铭文字:

炀帝墓志铭

但太岁十四年……有一天,皇帝驾崩于扬州江都县……当年八月葬于六柱殿……西陵荆棘丛生……永邑苍梧...贞观元年...朔...葬杨...立业...方...贡川...

残存铭文显示“皇帝卒于扬州江都县”和“葬于六竹塘”,即隋炀帝先葬于六竹塘,后葬于五公台、雷塘。 除了他的最后埋葬时间外,大部分内容与官方历史记录一致。 正史不一致,墓志铭为贞观元年,文献为武德五年。 这段墓志铭是证明墓主人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十三环金玉带

一号墓出土,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金玉带。 它也是迄今为止皇帝发现和使用的最高等级的腰带。 填补了中国古代服饰考古史上的空白。 。

金玉带由带扣、带扣柄、带扣、铊尾组成,其中玉带扣1个,带扣柄1个,尖拱孔2个,方形镂空柿蒂纹刀2把,方形环13个刀。 件,圆形偏心孔扣13件,矩形铊尾1件。 玉带扣与扣柄用铜轴连接。 扣柄、尖拱有孔、方镂空、方环、圆扣,背面有金片。 玉环与金件之间用金铆钉连接。 联系。

“蹀躞(dié xiè)”本义是小步快走。 每块玉带板下,都装有可用来承载物品的小钩子的玉带,称为“胆带”。 北朝时流行蹲带,十三环蹲金玉带是腰带体系中的最高级别。 玉带在官服中代表着不同的等级,腰带上装饰物的材质和数量也代表着地位。 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使用玉带。

鎏金铜店头

店头由兽面、纽扣、圆环三部分组成。 它是用模具铸造而成,并通体镀金。 兽面直径26厘米,与西安大明宫出土的唐代楼阁大小相同。 整体造型雄伟,线条丰富,层次丰富,具有典型的隋唐艺术特征。 据推测,它可能用于宫殿建筑。

编钟 编钟

编钟、编钟是隋唐时期的宫廷乐器。 《隋书·乐志》:“其二为编钟,小钟,各与韵律相对应,大小依次,编挂,上下八钟,共十六钟,悬于竹篮子。” 《旧唐书》记载:“皇帝即位后,宴席沿隋旧制,用九乐,而后分立、坐两种。” 编钟和磬是最受尊敬的乐器,其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号墓出土的一套16编编钟和一套20编编钟是国内发现的唯一的隋唐编钟、编钟,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空白。

萧皇后的皇冠

二号墓棺椁东侧出土了一件结构较为完整的隋唐皇后冠饰,锈蚀严重。 冠饰工艺精湛,组合复杂。 由帽壁、金花、钗、钗、翼等组成,花树十三根,两侧鬓角,鎏金饰物,镶嵌珍珠、玉石。 花木摇曳,钗闪闪。 这是一顶非常高级的皇冠,带有很强的礼仪象征。 只有地位最高的人才能享受到。 也是萧皇后身份的重要证明。

豫章

二号墓出土,呈扁长方体状,一端有斜刃。 材质为和田玉,长27-22.7厘米,宽3.9厘米,厚0.8厘米。 玉章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玉是中国古代极其重要的礼器,也是传统六吉祥礼玉(即璧、琮、桂、章、胡、黄)之一。 玉器是祭祀的最高等级。

网红打卡点

隋炀帝雕像,一代帝王傲然巡视八方

报到地点:游客中心南门广场

杨广身披铠甲,眺望远方,展现了一代帝王西巡、东征、卫土巩固疆土、文武双全的雄风。

雕像由铜制成,高3.8米。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底座。 底座上部及侧面为隋代龙纹,正面书“隋炀帝杨光”字样。 据杨广信记载,底座下部特意选用隋代莲花图案。

镜镜池,鉴古知今,揭示过去,观察未来

报到地点:皇陵遗址前广场

鉴古知今,知古观未来。 景剑池为长方形景观水池,南北长49米,东西宽14米。 这意味着杨光寿时年49岁,在位14年。 池两侧饰有南北绿坡,呈现出山间流水的整体意境。

历史明星与流动运河的交汇

打卡地点:博物馆第一展厅

“千年伟业——隋朝历史陈列”在隋炀帝陵博物院第一展厅。 在入口处,可以看到顶部的天花板呈运河形状,蜿蜒的“河流”中点缀着星星,地面上的全息投影映射出一条湍急的运河。 历史上的星空与流淌的运河在这里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隋炀帝的故事。 开凿大运河的丰功伟绩,扬州与运河的渊源流长。

体验科举制度,穿越千年,再次成为考生

隋炀帝墓_隋炀帝墓发现始末_隋炀帝墓志

打卡地点:博物馆第一展厅

桌子有四张,一张供考生执笔写像,三张供科举体验。 参观者可以坐在案例前,触摸案例上的电子屏幕,穿越千年,成为一名考生。 分数显示在后台的大屏幕上。 如果三个人同时回答问题,就可以进行竞争性测试。

乘龙舟“跟随”炀帝到扬州

打卡地点:博物馆第一展厅

展厅内复原了一组隋炀帝水宫的龙舟。 电子屏环绕,立体显示屏呈现隋炀帝巡视扬州的场景。 游客来这里可以登上龙舟,感受隋炀帝三巡扬州时扬州风光的变迁。

隋炀帝大事年表 - 时空隧道

报到地点:通往第二展厅的走廊

“569年,他出生……584年,娶萧妃……605年,乘龙舟到江都……618年,江都宫之乱覆灭,隋朝灭亡。 ……”隋炀帝重大事件年表选取了重要节点,文字简洁,并附有《大婚》、《大业》、《夏扬州》巨幅绘画。 这里是一条弧形的走廊。 走下台阶就像穿越时空隧道,慢慢走近隋炀帝的生活。

获得与隋炀帝相同的姿势

报到地点:第一展厅观景台

在隋炀帝的重大事件年表中,有一幅巨幅的《伟业图》。 图中,隋炀帝张开双臂站在高处。 他的面前是宫殿和山脉,他有一种指导国家的霸气。 细心的网友发现了一个平台,上面有纱帘,空中悬挂着“隋”字,在这里可以摆出隋炀帝的同款姿势。

“鹰”形隋代疆域石

报到地点:博物馆一楼室外中庭

这块青灰色的巨石有两个特点:从立体角度看,它像一只“雄鹰”,寓意杨广实现王朝盛世的雄心壮志; 从平面上看,该石的形状酷似隋朝的疆域。

记者 王璐 王鹏

新媒体编辑杨宗钊

邹鹏校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