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省份的坟墓只够使用10年
京华时报讯(记者 陈乔)民政部101研究所昨日发布《2014-2015年中国殡葬业发展报告》绿皮书指出,在大部分省份现存墓葬将大幅减少的背景下, 10年内就会用完,目前数量庞大的城市存在墓地价格虚高等问题。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殡葬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绿皮书主编李伯森表示,墓地价格虚高是当前殡葬行业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墓葬价格虚高,群众安葬负担重,土地供应压力较大。
2013年发布的《中国殡葬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每年约有800万人死亡,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还在逐年增加; 大部分省份现有墓葬将在10年内耗尽。 “新时代殡葬必须突出节约土地和生态。”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张世峰说。
《报告》指出,长期以来,缺乏一套完整的衡量殡葬改革成效的指标,导致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火葬率、骨灰入棺复葬等问题,以及偷尸卖尸的道德沦丧。 比如,近年来在粤桂边境地区,发生了一系列跨省盗窃尸体、贩卖尸体代火化案件。
张世峰表示,我国火葬率已从前几年的51%下降到现在的40%以上。 有些地方追求火葬率确实有些过分,但推广火葬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基础。
绿皮书指出,2014年北京居民人均殡葬消费为1519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约1万元,郊区居民人均消费约1.8万元; 人均土葬消费约为27644元。 其中,城市地区人均消费7万元,郊区人均消费4750元左右。 可见,2014年,北京居民人均殡葬消费达42837元,而城镇居民则高达8万元。 其中,墓地消费占城镇居民整个殡葬消费的87.5%。
虽然公墓成本较高,但相对便宜的生态节日地葬却被市民忽视。 近两年,北京整体生态节庆地埋率仍不足1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