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死后,坟墓被炸。 他手里拿着一张纸条。 六十一年后,他的儿子在跪像前痛哭。

2024-04-14 -

慷慨歌颂兖城,从容为楚囚;

引剑成功,不负少年之誉。

很多人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首正义英雄的诗是出自汉奸汪精卫之手。 这首诗名叫《夹在嘴里》,又名《慷慨》,作于1910年3月31日。当时汪精卫年仅27岁。

当时的背景是汪精卫和同盟会的战友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而被捕。 清廷判处汪精卫“叛逆不道德,应立即处决”。 汪精卫在狱中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革命决心。 这首诗后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汪精卫一时名声大噪。

那时的汪精卫不仅能写出这样的豪言壮语,而且还有赴死的决心。 如果汪精卫当时真的被清政府处死,他一定会名垂千古,与今天被人们唾弃的境况完全不同。 。

不幸的是,他躲过了这场灾难。 考虑到影响,清廷不敢处决汪精卫。 只是判处他无期徒刑,并给予他优厚的待遇。 汪精卫并没有在监狱里待太久。 武昌起义后不久,清政府摇摇欲坠,很快汪精卫就被释放了。

汪精卫的墓_汪精卫坟墓的六句话_汪精卫暮

图片| 汪精卫年轻时

刺杀载沣失败后,汪精卫声名鹊起,逐渐成为革命党内的举足轻重的角色,并逐渐取得了孙中山先生的信任。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汪精卫受命按照孙中山的指示,担负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的重任。 后来他留在孙中山身边工作。 1925年3月,孙中山病危时,他甚至奉命记录孙中山先生的遗嘱。 孙中山去世前后,汪精卫一直陪伴在孙中山身边,成为孙中山的实质“督军”。

但孙中山万万没想到,这个他如此信任的年轻人,多年后竟然不负他的厚望。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深感中国无力抗日。 1938年12月19日,汪精卫、陈璧君、周佛海、陶希胜、曾仲明从昆明飞往越南河内,开始投敌。 最终,1939年,他登上日本商船“北子丸”号,前往上海,建立傀儡政权,向日本人彻底投降。

汪精卫投敌事件遭到全国各界的一致谴责。 其中,同盟会元老林森痛斥汪精卫:

“这样的人,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得到了一点小利益,但他们的骂名却会留下千百年,侮辱祖先,祸害子孙,当敌人不再需要叛徒的时候,他们还是难免会丢掉性命,或者被他们每天都在遭受精神上的惩罚,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人。

汪精卫投降后,本以为自己会在日本人的保护下度过余生,却没想到,他的余生并没有像日本人发动的侵略战争那么漫长。 。

仅仅五年后,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因旧病未能治愈,在日本去世。 他一生都被贴上了叛徒的标签。 死于异国他乡,是汪精卫一生的遗憾。 汪精卫临终前反复强调:“我要回中国”。 我不知道他回去有多丢人。

汪精卫之所以死得这么快,与九年前他被刺杀有关。 1935年5月、6月,汪精卫批准《和美协定》和《秦土协定》,将华北主权移交给日本侵略者。 ,舆论哗然。

同年11月1日,汪精卫在南京被王亚樵派来的烈士孙凤鸣打成重伤。 子弹射入他的脊柱,无法取出。 当时,医生断定:“汪精卫活不了十年了。” 当时汪精卫和妻子陈碧君还不相信。 以为预言成真,汪精卫终究没活过十年。

汪精卫临终前立下遗嘱,葬于南京明孝陵前的梅花山。 汪精卫的要求极其无耻,不管孙中山先生同意与否,他都将自己的墓地定在这里。 朱元璋恐怕是想斩杀汪精卫。 他怎么能容忍一个叛徒睡在他眼皮子底下呢?

汪精卫的葬礼和墓地也极其豪华。 棺材是用从日本运回来的上等楠木制成的。 陵墓的建造也非常严格。 它采用了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整体呈圆形,规模宏大。 ,图案模仿中山陵的设计。

陵墓建成后,“王伪政府”专门举行了盛大的“安葬仪式”,并邀请了众多“名人”参加。 在这些“名人”中,除了一些臭名昭著的汉奸之外,还有不少杀戮无数的日本军官。

本来,伪政府对汪精卫墓地另有打算,打算修建一些更大的牌坊。 但随着1945年日本投降,这种幻想最终成为泡影。

虽然汪精卫的坟墓很坚固,但汪精卫万万没有想到,在他死后一年多,一场灾难依然在等待着他。

抗战胜利后,谴责汪精卫罪行的声音日益高涨。 人们对汪精卫的墓地埋在孙中山先生的附近感到非常不满。

1946年1月,国民政府派人用了足足300公斤的炸药,炸毁了汪精卫墓。

打开棺盖后,汪精卫的尸体整体显示,由于采取了防腐措施,尸体的腐烂程度并不高。 至于汪精卫最后的造型,也很有讲究:蓝袍、马褂、高礼帽……

然而,墓中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发现大量财物。 至于原因,目前有历史学家认为,汪精卫可能早料到了自己会是这样的结局,所以才要求家人早点把所有的钱都转移到海外。

随后,国民党陆军司令部工兵司令马重六负责检查汪精卫的服装。 马重流翻遍了汪精卫的口袋,没有发现任何值钱的东西。 然而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张三寸长的小纸片,上面写着四个大字:

灵魂回归。

从字迹来看,这是他的妻子陈碧君的话。 由于汪精卫在日本去世,陈璧君写下了这四个字,希望汪精卫的灵魂回到中国。 令人悲哀的是,这个女汉奸如此“痴情”,但陈璧君万万没想到,埋葬仅仅一年多,汪精卫的坟墓就被炸开。

随后,汪精卫的遗体被扔进清凉山火葬场火葬场焚烧。

很多人不明白,为何早年是英雄的汪精卫,后来却变成了汉​​奸。 事实上,汪精卫的反叛之路与他本人的心态有关。 七七事变后,汪精卫主张对日示好。 他的理由是:战争将导致战争。 战败求“和平”是“对中国最好的结果”。

他没有看到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而他的妻子陈碧君在背后怂恿,最终做出了一个永远被铭记的错误决定。

汪精卫死后,他的妻子陈碧君也于1959年被捕并死于狱中。他们的小儿子王文体也因曾在汪伪政府任职,于1946年以汉奸罪被捕,被判处一年徒刑。 一年六个月。

王文体出狱后前往香港,在香港从事桥梁建设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经常被邀请回内地开展合作项目。 2005年,77岁的王文体从香港回到家乡祭奠父母。 这时,汪精卫去世了。 已经61年了。

王文体在汪精卫、陈璧君跪像前痛哭流涕。 他用这句话来评价父母的经历:“做错事,就会受到惩罚!”

“这么漂亮的女人怎么会是小偷呢?” 早年的汪精卫不仅英俊潇洒,而且有理想、有抱负。 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 不幸的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选择了投敌叛国,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关祥英故居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