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玫瑰”女子火葬队:温暖逝者“最后旅程”的年轻人

2024-05-01 -

进入火化炉清理灰尘,仔细检查火化设备,将死者遗体放在火化炉床上,向死者深深鞠躬……这是95后云小林的日常工作。 火葬工作是殡葬行业最辛苦的工作之一。 云晓琳是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以下简称“八宝山殡仪馆”)近20年来第一位女尸火化师。 工作六年来,云晓琳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也打消了很多人对于女性是否有资格成为火化工的疑虑。

2021年11月,火化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更新,增加了炉前服务、收骨服务等技能要求。 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主任韦童表示,北京四分之一以上的死者遗体都是在八宝山殡仪馆火化的,而且大多是在上午。 为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依托火化技能大师工作室,2022年初,八宝山殡仪馆成立了全国殡葬系统唯一的女性火化团队:赵艳任组长,云晓琳、董宁、刘德杰、姚子清为成员。 “火玫瑰”女性火葬队的平均年龄为26岁。

2023年9月,“火玫瑰”妇女火葬队荣获第五届“感动社会·民政典范”宣传教育活动标兵集体。 “他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技术还算过得去。” 韦童说,《火玫瑰》用女性的细腻、耐心和亲和力,让死者安息,让生者得到安慰。 日前,中青报、中青报记者来到八宝山殡仪馆,走近这群温暖死者“最后旅程”的年轻人。

人性化服务守护生命终结

殡仪馆火化间全流程_殡仪馆火化_殡仪馆火化室

献花、读悼词、鞠躬……韦同说,现在,“火玫瑰”可以根据死者家属的需要,提供小规模的炉前告别服务,让服务更加人性化。 为死者家属举行告别仪式时,2000年出生的姚子清负责安慰和接待家属。 每当她看到情绪激动的家人时,她都会尝试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安慰他们,引导他们走出悲伤。 赵岩表示,面对死者家属的各种要求,“火玫瑰”总是尽力满足他们。 比如,有的家属希望尽快拿到骨灰。 在骨灰完全冷却之前,这群女孩就开始收集骨灰了。 虽然他们戴着防护手套,但有时你可能会被烧伤。

“请帮我的孩子保留一些骨灰,以便我们带他们回家乡纪念。” 有一次,一名3岁死者的父母得知很难保存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骨灰,非常苦恼。 求云小林。 “我会尽力而为。” 云小林连忙将小夫妻扶了起来,安抚着。 云小林蹲在滚烫的火化炉前,仔细观察炉温、炉负压等数据变化,实时仔细调整设备参数。 ,最后保留了孩子的骨灰。 夫妇俩接过骨灰后,含泪向云晓琳深深鞠躬,表达谢意。 “他们对我工作的认可让我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 云晓琳说道。

在八宝山殡仪馆殡葬服务岗位工作多年的董宁,听到成立妇女火葬队的消息后,积极报名,并在考核合格后加入。 在她看来,火葬是生者与死者之间情感的连接点。 每一次火葬都履行着家人的嘱托。 她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死者及其家属提供贴心服务。

“能握住这只手,我就心满意足了。”

“当我走近火化炉时,热气瞬间扑面而来。对于火化炉来说,捡起骨灰是一个挑战。在炎热的夏天,我经常出汗。” 赵岩说,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火化炉最高温度达到1300℃,每具尸体火化需要1-1.5小时。 捡起尸体骨灰后,每天必须用垃圾收集器清理炕面和火炉数十次。

魏同表示,随着科技进步,火化设备信息化程度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女性也可以从事火化遗体的工作。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火化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火化原理和燃料特性、火化机的操作和维护、污染物净化原理、烟气净化设备等。 “很多人以为火葬工作都是一样的,按几个按钮就可以完成,其实不然。” 2000后刘德杰经过岗前培训和工作实践,认识到火葬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 火葬需要根据每具遗体的性别、年龄、体重、死因、冷藏时间等定制不同的火化方案。

殡仪馆火化_殡仪馆火化间全流程_殡仪馆火化室

火化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已故妇女的经历,让刘德杰至今印象深刻。 火化前,死者20多岁的父亲一直苦苦哀求刘德杰:“我女儿左手上有一个金属物体,请保留它。” 刘德杰原本以为是手镯或者其他首饰,但骨灰火化冷却后,她的眼睛瞬间就红了。 。 原来,死者的左手是金属制成的假肢。 当刘德杰小心翼翼地将假肢递给死者父亲时,父亲轻轻握住假肢,哽咽地说:“孩子,别害怕,爸爸会一直牵着你的手。小姑娘,非常感谢你牵着你的手。”这只手。” 我只要一只手就满足了。”

用行动打破世俗偏见

“这份工作对你的皮肤不好,又累又脏,而且不体面。 你怎么这么糊涂?” 自从开始火葬场工作以来,“火玫瑰”们听到了很多质疑和否认,其中包括来自家人的质疑和否认。 声音。

面对不同的声音,姚子青坦言自己并不在意,相信自己从事的是一份神圣的工作。 “如果你非常喜欢它,你就需要承受它给你带来的压力。” 云晓琳说道。 如今的“火玫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也逐渐获得了周围人的理解和尊重。 董宁和刘德杰希望社会公众给予殡葬行业从业者更多的认可。

“做好火葬工作,让逝去的生命有尊严地结束。此外,我们还致力于弘扬生命文化,探讨火葬礼仪,让公众感受到殡葬服务的温暖和关怀。” 赵岩说,希望有一天,通过《火玫瑰》的坚持,打破世俗的偏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文明祭祀提案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