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档案| 米衡:行走在生与死的刀刃上寻求平衡
米衡
米蘅,字正平(173-198)
三国时代最著名的狂人
“九桑米袋”一词的发明者
可能患有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
《鹦鹉颂》的作者就是一个没有标点符号的句子的例子。
逝世时间:建安三年十月初一(公元198年11月17日)。
死亡地点:江夏县峡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江中尾船上,相传在鹦鹉岛上。
死因:曹操把他送给刘表,刘表又把他送给黄祖。 黄祖因多次与他争吵而被绞死。
遗言:咒骂后死。 最后记载的文字是“死公云待道”和“死锻天公”。
埋葬地点:长江中游古鹦鹉岛,初埋地。 该岛因《鹦鹉颂》而得名。 清朝雍正初年,古鹦鹉岛被长江淹没。 嘉庆二十年(1815年),汉阳知县仇行枢将坟墓迁至新掘的卜克洲,改名鹦鹉岛。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汉阳知府于兆康重修。 20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米衡墓被毁。 尚存墓地、纪念碑、石墓顶及部分石条。 1983年被列为武汉市文化保护单位。 2000年,当地政府将倪衡墓迁建在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段引桥下龟山南麓园艺园西侧。
米衡墓
关于三国,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曹操很可能擅长用剑,而且技艺高超。 有三件事可证:一是祭剑,见《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用刀拼尽全力,一击不中,献剑,飘离远方。 再次,是关于抓刀的事情。 《世说新语·容止》中,曹操抓起刀写字,站在主座旁边,假装秘书——现在的名字应该是“秘书”——暗中观察、书写。 记录匈奴使者的相貌和行为。 第三次是“借刀”。 狂人倪横死在江夏,却是曹操的一手之作。 他心里有刀,但手上却没有刀。 他杀人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米衡的精神状态有些不对劲。 屡次推荐他的孔融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患有“疯狂”。 主要症状是傲慢和突然的、令人不快的咆哮。 曹操是他最重要的受害者之一,而不仅仅是他的加害者。 曹与你相伤,共三回合:
首先,孔融坚持将倪横引入历史舞台,称赞他是猛禽中的鱼鹰。 曹操的好奇心膨胀了,他表示有兴趣见到你,但他的回答却是尖锐而鲁莽的拒绝。 米衡大概曾经对大家说过狠话。 他说陈群、司马郎不过是杀猪卖酒的低贱仆人; 就当坛使者——“你可以让厨师招待客人”。 《三国演义》中,谗言者名单扩大到荀攸、程昱、郭嘉、张辽等十四人,大部分都是嫁接的。 糜衡只喜欢孔融和杨修。 当时,孔四十岁,你二十四岁,却说“老孔文举,小杨德祖”,老套了,颠倒了辈分。
曹操自称是因为爱才才克制了自己高涨的杀机; 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地位来攻击倪衡。 他听说你打击乐很有造诣,就招他做鼓手。 米衡不再直接拒绝:他直奔大厅,亲自演奏了悲壮的《渔阳》。 据《抱朴子》中的记载,他自己组建了一支乐队,演奏啊演奏,就好像周围没有其他人一样。 但同事们却纷纷发出不协调的叫喊,命令他立即换上职业装,融入清晰的权力秩序。 只见米衡慢慢脱掉了身上的所有衣服,成为最突兀、最暴露的一个,赤裸裸地站在公众面前的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成为一面反映每个人情绪的镜子。 曹操自嘲道:我本想羞辱倪衡,却被糜衡羞辱了!
山东省成都天会汉崖墓出土一尊鼓说俑。 它高55厘米。 灰陶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随后,孔融劝倪衡向曹操认错,糜衡口头同意。 当孔融将这个消息传达给曹操时,曹操非常高兴,准备了酒席。 没想到这只是米衡的假枪:他只穿着一条稀疏的毛巾,手里拿着一根三尺长的手杖,就像麦克风一样。 到了曹操营门口,他并没有进去,而是坐下来,堵住门,开始咒骂,把这里变成了一个人看热闹的舞台,糜衡的声音也更大了。 曹气得把你比作“松鼠”。 “鸟鼠已去,君子来了。” 曹操一定想到了《小雅思干》中的这两句话。 《三国演义》设计了糜衡骂曹的台词,说“不读诗,就是‘穷嘴’,这话不假。”曹操引用了《诗经》的原句。在他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比如《清清子金》和《哟哟鹿鸣》,此时曹操仍不愿背负虚名,不能以一刀杀之。于是他灵机一动,嫁祸江东,借刀杀了人,于是派他到荆州去见刘表。当糜衡不断重复自己的言行时,刘表就将这个才华横溢、毒舌的年轻人送到了更加不耐烦的江夏太守黄祖那里。
准备曹操请黄祖杀倪恒,《梅幽阁娱乐》,第37页。
黄祖也很欣赏倪衡的才华,但也被他的脾气所困扰。 他们之间最激烈也是最后一次的冲突发生在一艘大船上。 也持续了三轮,一波三折。 那一天是建安三年十月初一,据说是秦历的新年。 黄祖设宴招待宾客朋友,席间奉上美味的“小米饭”,正好摆在了糜衡的面前。 米衡是这里最年轻的人之一,但他却吃得很饱,然后又撒娇,随意把玩食物。 江夏县张伯云取笑他,他不理睬。 黄祖作为师父对他说:你不应该说点什么吗? 然而米衡却出言不逊,称君子不听“车前谄媚”。 黄祖拦住了他,他却反咬一口,骂道:“可恶的老头子,云赞道!” 这在《后汉书》中有记载。 据章怀太子注解,大意是:“可恶的老夫,你为何不让我做呢?” 解释? 六朝遗书《糜衡辞别》中记载为“蝶多喜功”。 “兑洗功”的含义不明,但显然也是骂人的话。 黄祖命人将他拖出去毒打,他精神更足了……黄祖急了,说杀了他! 黄祖的大吏对倪衡嫉妒已久,便趁机下令立即将他绞死。
此前,黄祖的儿子黄涉担任漳陵太守,与糜亨关系密切。 有一次带他去参观蔡邕的碑刻,请他为鹦鹉写一首诗。 去做就对了。 黄涉听说父亲要杀了倪衡,来不及穿鞋,就光着脚跑去求饶,但已经来不及了。 这或许可以看作是曹丕对孔融的欣赏,却无力阻止曹操残杀全家的预演。
《鹦鹉岛小志》中记载的糜衡墓
黄祖也后悔自己一时冲动,慷慨地安葬了年轻的死者。 尤恒没有在死亡边缘继续舔血,而是在一座青草茂盛的小岛上休息。 比常人难度更大、时间更长(可以看做是接近“米”了)。 “同家子”维持着生与死的微妙平衡。 要知道糜衡屡屡表现出一种违背常理的非人气场:当曹操要送他去荆州时,那些受过他羞辱的官员却约了来到城外,先行一步。要么躺着,要么坐着,要么没有行礼的意思,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看米衡的表演。 不料,倪衡出城见到他们,泪流满面,说道:坐着的,都像坟墓; 躺下者,皆如死尸。 我走在遗骸和坟墓之间,不得不嚎啕大哭……视生者如死者,视长辈如子子(糜衡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连累了孔融):糜衡和他的颠倒的眼界和疯狂的言行,他想利用生死之间的摇摆来打破现实的权力结构,寻求政治新的动态平衡。 因此,他在困难时期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艰难的结局。 也就是说,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按照曹操在《豪礼行》中所说的:“人人都死了。白骨露野,万里无雄鸡报晓。有数百只。”幸存下来的人。” 米衡为受害者发声,毅然成为又一个受害者。 他的心和眼睛可能早就死了。
关良米衡画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米衡不会就此止步。 一千四百年后,徐文昌想象借剑招从未结束。 他的杂剧《匡谷史渔阳三巷》写的是两个人,不,两个鬼之间的第四回合:黑道绝地逆袭,又骂曹。 结果就是倪衡在天上成仙,而曹操则下地狱受苦。 剥去道德判断的表面,我们看到同样疯狂和自相矛盾的生与死逻辑; 徐文昌深谙四声美学,《狂鼓史》是他的《四声猿》第一部; 徐文昌视自己为糜衡的转喻或转世; 众所周知,他也是文化史上著名的精神障碍患者。
《四声猿》,第 1 页。
《四声猿》,第 2 页。
主要参考:
《后汉书》卷八十《文渊米衡列传》;
《辞别糜衡传》,匿名撰,失书,引自《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卷;
《三国演义》第23章:倪正平赤身裸体,骂贼姬太医,毒死他;
《匡谷史·渔阳三巷四音猿》,明徐渭着;
《鹦鹉岛小志》,胡凤丹(清)着;
《倪衡与《鹦鹉颂》》,金星耀着,《三国谈》,中西书局2011年8月版;
《寻踪倪衡墓》,作者:姚荣国,发表于《人看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