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的支柱,与侵略者浴血奋战。 他是近代所有著名的侵略战争中的抵抗人物。
聂士成雕像
他作战英勇,不屈,为清军所称颂,为联军所畏惧。 据外人记载:“华军虽重,却无虑,能畏者,乃聂军以下者,聂军若进,则不退,各军皆为先”。前者虽然被枪杀,但后者再进,其凶猛程度是其他军队无法比拟的。”
他就是聂士成将军。 后来,在聂士成为国捐躯的地方立了一座纪念碑。 碑上刻着:“勇敢贯穿彩虹。想起当年,尸身裹着马皮,一片忠义化作汹涌的波浪,飞入大海;忠义留下了绿色的血液。”看看这里的虫沙,城南三军的骸骨,“旗帜挺拔,威风凛凛”。
聂士成,清末爱国将领,字公庭,安徽合肥人。 生来就是一个武术少年。 初隶属团联尚书袁嘉,后隶属淮军刘铭传。 参加镇压太平军、捻军,晋升上将军衔。
聂士成墓
中法战争: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 次年10月,法军攻克台湾基隆。 他主动请战,率850名官兵赴台作战,立下战功。 1892年,升任太原镇总司令,留直隶指挥淮军。 奉命镇压热河朝阳金丹道起义。
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在辽阳以东的摩天岭地区抗击日寇的侵略。 1894年10月7日,日军第一军突破鸭绿江边的清军防线后,清军为阻止日军向辽阳、奉天挺进,率领聂将军率领的部队石城驻守摩天岭及东侧连山关。 封锁了凤凰城通往辽阳的唯一通道。
聂士成
聂士成部队趁势收复连山关。 此后,清军趁着天气寒冷,依托有利地形。 他们在坚守阵地的同时,继续向草河口等地派遣游击部队,并对凤凰城进行摄像进攻。 日军被封锁在摩天岭至赛马吉的前线。 他们疲惫不堪,最终被迫撤退到凤凰城。 这是1894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中清军唯一一次成功的阻击战。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894-1894年甲午战争后,聂士成率领新训练的武装卫士驻守京畿地区,保卫北京。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登陆大沽口,并向北京门户天津发起进攻。 聂士成率部驻守在天津城外。 他对直隶总督玉禄说:“石城一立,天津亦然,天津失,石城不见主帅!” 聂世成年迈的母亲也来自家乡安徽合肥。 一条消息传来:“聂家没有胆小鬼!” 希望儿子在国家危难时,勇敢杀敌,永不贪生怕死。 聂士成率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7月5日,聂军与义和团联手围攻紫竹林租界,与敌激战昼夜。
聂士成
7月9日凌晨,八国联军6000人对驻扎在八里台的聂军发起反击,另外500名日军也从聂军背后压了过来。 聂士成被联军包围,但仍冷静指挥,激战2个多小时。 在弹药缺乏的情况下,他率部突围到八里台附近。 此时,聂世成双腿受伤。 营长宋占标劝退,他仍拔刀扬马,挺身站在桥上督战。 他向左、右道:“这就是我的致命之处,超过这一步,你就不是丈夫了!” 德军将军苦战半天仍没能成功,便将炮弹和子弹集中在聂士成和他的战马身上。 眨眼间,一匹战马倒下。 聂世成换了另一匹马,再次摔倒。 聂世成连续变出四匹战马。 他的双腿接连被打断,多处受重伤。 这时,旁边又响起了炮弹的声音,弹片穿透了他的头部,让他壮烈牺牲。
2000年是著名爱国将领聂士成逝世100周年。 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天津市政府在原聂公碑遗址上修建了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