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德阳:强产业、富农民、保粮仓,向着振兴之路迈进
农业是立国之本,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德阳市积极推进“丰产”、“科技”、“绿色”、“智慧”、“富足”五大粮仓建设,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上抢占先机、先发制人。守住“三农”基本盘,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让“天府粮仓”多存好粮,用一粒种子、一捆稻子、一粒油菜,换来一个产业,带动百姓富起来。
粮丰农业稳,天下太平,巩固“天府粮仓”大后方
粮食丰收、三农稳定、天下太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强农业”,粮食安全被列为“重中之重”,“三农”的“压舱石”地位进一步被强调。
即将进入水稻收获季,德阳紧紧围绕新时代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要求,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把水稻、油菜制种产业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努力打造全国高标准、全机械化水稻、油菜双季制种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还在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建设,铺设信息化监测设备,对大田气候、土壤水分、病虫害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全程可视化质量监控。”德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他们还在争取获得3000万元资金,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推动德阳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成立,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天府粮仓”后方基地。
为深入实施“储粮在土地、储粮在技术”战略,德阳市还落实基地田改良、土壤改良、排灌沟渠、路网、电网等制种基地设施,建成13个高产粮油示范田。以创建高产粮油基地为抓手,在耕、种、防、收等关键环节开展先进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努力提高粮油单产。粮食种植面积已达472万亩,全市粮食单产继续领先全省。
在广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德阳建设天府粮仓的核心位置),这个产业园覆盖连山镇、金隅镇、三水镇等6个乡镇、58个村,面积21.2万亩。集中粮油种植规模、小麦单产均居全省第一。2022年,产业园小麦亩产突破600公斤,创西南麦区新纪录。广汉市以“吨粮田、5000元”为重点,通过园区示范带动,开展集中连片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如今,放眼德阳,一片片整齐划一、标准高标准的水稻田地,良田良田的美景,勾画出一幅幅“富民”的美好画卷,水稻在振兴之路上向着“太阳”生长。
强化农业“芯片”我国启动水稻、油菜双季制种新模式
种子是农业的“筹码”,是粮食安全的基石。走进位于德阳市洛江区略坪镇长峪村的洛江区种子加工中心,29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里,89台种子烘干机、清洗机、除尘设备等设备正全速运转,3条低温循环式多功能种子烘干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据悉,该中心日均种子烘干粗加工能力达80吨,可满足种子生产基地的种子加工需求。
“罗江制种历史悠久,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水稻、油菜制种产业已有40多年历史,是全国首个制定水稻、油菜制种产业乡镇级区级规划的县。”罗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罗江也是全国首个推广水稻、油菜双季制种新模式的县,采用水稻、油菜制种轮作,已发展双季制种8000亩。双季制种亩均净利润3500多元,是单一制种模式的2.3倍以上,是种植商品稻、油菜的5倍以上。
好田好技术促丰收。罗江抓住机遇,并举“新技术”和“高效”攻坚,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破解水稻、油菜制种缺口难题,研发培育油稻品种,调整制种播期,推广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双季制种基地成为制种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田”和“先行试验区”。
德阳罗江是四川最大的油菜种子生产基地,油菜种子生产面积(2.6万亩)占四川省油菜种子产区面积的40%以上,油菜种子年产量占全国用种量的20%以上,市场占有率居内蒙古、陕西、贵州及整个长江流域首位。建成了集“新产品试验、科学制种、信息化管理”为一体的水稻、油菜双季制种示范区,水稻、油菜平均亩产分别达200公斤、142公斤,分别比全省水平高40公斤和29公斤。
记者了解到,除罗江区外,德阳市还围绕推进主要农作物“五好融合”全程机械化,加快探索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推广农机智能化、无人化,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粮农民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解决种粮“人”的问题。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高标准链条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大脑”,思路决定出路。德阳市罗江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传承清代大文学家“川菜川剧之父”李调元风格为契机,以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安全农业为重点,精准定位招商,精心规划设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川菜川剧之乡”产业模式,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潜力巨大。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我们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不断夯实‘川菜川剧之乡’建设,通过传承发展川剧艺术、启动调元川菜体系建设、推进调元美食基地建设、举办川菜川剧文化周等一系列举措,传承弘扬调元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洛江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打造高标准的链条产业格局,要找准方向、抓重点;要主动作为、奋力前行。
德阳市洛江区还依托青花椒、优质蔬菜、贵妃枣、蜜柚等特色农产品,推进川菜食材基地建设,与四川知名餐饮(食品流通)企业深化食材产销对接,举办优质食材、特色食品展销,把洛江优质食材推向四川、推向全国、走向海外。
同时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编辑出版李调元川菜、川剧连环画,录制川菜、川剧宣传片,编印罗江调元菜谱专辑,创作推广《川味人生》《蜀韵调元》等主题曲。
此外,作为调元故里,调元镇深入挖掘调元文化内核,用好兴园、李调元读书台、观音石刻等历史文化资源,在顺河村打造“穰寨”川菜大院,连续举办五届油菜花节、三届青椒节以及“亲子放生”“青椒采摘”“春耕赶制”“帐篷音乐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带动了餐饮、住宿、农副产品销售等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德阳市农业农村局、洛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网站(平台)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归四川新闻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独家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摘编、复制、镜像等使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