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的改革内容
殡葬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实现城镇殡葬服务社会化,逐步解决城镇居民办丧难的问题; 农村地区消除集体土葬现象和封建迷信旧俗,实现遗体入墓地安葬。 丧葬习俗文明。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各类集体公墓。 一般以村为单位,由村委会设立,为公益性公墓; 县级集体公墓是殡葬机构为解决城镇居民死亡遗体安葬问题而建立的,属于第三产业。 目前,全国共有公益性墓地10万多处,商业性墓地400多处。
2.对殡葬用品生产、销售实行行业管理。 1989年5月,民政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殡葬活动中制止封建迷信活动的通知》,要求殡葬管理机构(机构)规范殡葬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清理整顿物资工厂、商店、摊位,并定期检查; 然后清理收集,取缔无证、违法经营; 第三,殡葬行业本身要建立殡葬用品生产点,方便行业管理,有效在当地杜绝封建迷信和奢靡丧葬。
3、建立并充分发挥红白事务委员会在农村殡葬习俗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红白礼仪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 它对于弘扬殡葬文明节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4、设立殡仪馆。 建立殡葬殡葬服务设施,为群众办丧事提供殡葬用品、纪念场所、尸体捡运、遗体埋葬等服务。 可先在县内设立殡仪馆,然后在人口较多的乡镇设立殡仪服务站。 在村庄,红白事务委员会可以承担为群众办理殡葬的任务,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殡葬服务网络。
5、开展平坟、深埋、还田工作。 对耕地、公路、铁路两侧、风景名胜区内不雅观的坟墓,应当予以平整或者迁移。 如果确实无法移动坟墓,就应该用绿化覆盖。 这有利于实现耕地无坟墓,扩大耕地面积。
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是构建和谐甘塘、建设富民强镇新甘塘的需要。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分步实行火葬,改革丧葬方式,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不良殡葬习俗,提倡文明葬礼。”文明、节俭的葬礼。” 我镇推进殡葬改革包括提高火葬率、清理乱葬、加强骨灰管理、创新殡葬方式、加快殡葬设施建设等。
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推广绿色殡葬、规范殡葬服务是2010年我国殡葬改革的三大重点内容
《中国殡葬业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我国殡葬业化挑战为机遇,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墓地管理实现新突破,平安清明取得新成就,采取新举措,提升商业道德。 绿色殡葬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同时,还存在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基础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够、市场服务不规范、物资销售市场监管不完善等问题。 2010年,殡葬行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下,以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契机,殡葬业”并设立基本殡葬服务补贴。 完善法律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大政府对殡葬服务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加快殡葬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殡葬机构建设和培训加强殡葬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巩固墓地清理整顿。 和谐作风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报告强调,2010年我国殡葬业将在以下三大领域加大力度,力争突破:
加大惠民殡葬政策落实力度
落实《指导意见》,加大惠民殡葬政策落实力度。 2010年,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是全国殡葬改革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 各地要把制定和实施惠及群众的殡葬政策作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重点。 理由如下:一是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迫切愿望。 长期以来,我国仅向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丧葬费补贴。 大部分农民和无单位人员并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 这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必须予以改革。 同时,随着殡葬服务费用的增加,困难群众的丧葬费用负担加大,迫切需要必要的减免。
将惠及殡葬政策纳入“民生工程”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2010年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中央和地方将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以此为契机,把惠及百姓的殡葬政策纳入当地“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 这不仅丰富了保障民生的内容,也为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因此,为减轻群众经济负担,让更多人享受到政策,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政府补助制度因地制宜探索政府为辖区居民支付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相关方面。 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殡葬救助和保障体系。
大力推广绿色殡葬方式
在殡葬领域,要大力推广安徽省殡葬改革经验,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将殡葬改革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加大对殡葬改革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倡导深埋遗体不留墓。或占用耕地。 着力控制乱葬现象,确保殡葬改革健康有序推进。 农村火葬地区要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理“二次陪葬”。 推广花葬、树葬、草坪葬、墙葬、海葬等绿色殡葬方式,是全球殡葬改革发展的方向。 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丧葬方式已转变为环保花葬、树葬、草坪葬、墙葬等。 丧葬习俗的改变。 在中国,上述新的埋葬方式尚未被人们接受,处于试验推广阶段。 2010年,要研究制定倡导、鼓励和支持新殡葬方式的政策,研究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广花葬、树葬、草坪葬、墙葬等小型或非露天葬。因地制宜,占坟墓。 新的埋葬方式。
建立规范的宣传、实施和监督机制
殡葬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有相应的标准化体系来规范和约束。 目前,我国殡葬行业标准化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总体情况是:标准制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标准实施进展缓慢,标准宣传、实施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致使殡葬行业不执行标准甚至不执行的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制约了殡葬行业的科技进步。 2010年,我们将重点对建立殡葬技术标准宣传、实施和监督机制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建立该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殡葬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殡葬行业标准宣传、实施和监督机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